了解历史故事,学习历史知识,弘扬传统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世界历史 > 正文

英国农业大萧条的影响是什么

时间:2021-12-11 17:30:38 作者:admin 点击:306

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就是农业。俗话说的好,民以食为天,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连饭都吃不饱,那么必然会引发出各种危机。而英国就曾在历史上经历过了一次农业大萧条的时代。虽说那个时候英国是全球第一,但也正式因为这次农业大萧条打击了英国的传统贵族,甚至丧失了英国在当时的工业垄断地位。

1、大萧条前的世界工厂

19世纪中叶,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建立了以纺织、钢铁、煤炭、机器制造和交通运输五大工业部门为核心的工业体系,成为了“世界工厂”。

1840年,英国的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生产总量的45%,排名第二的美国仅占11%;英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25%,排名第二的美国仅为9%。

在此背景下,英国的经济政策也在发生变化。

工业革命完成前,英国长期奉行的是重商主义和保护关税政策。国家为了开辟海外市场,为本国商人争取垄断地位,不惜采取一切手段来排除外国势力的竞争。

但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拥有强大工业实力的英国商人,不再需要国家力量的帮助,他们只需要世界各国都开放市场,让商品自由流通、自由贸易。这样就可以为本国的工业产品打开销路。因此,重商主义政策逐渐变得不再适用,自由贸易政策开始走上前台。

自由贸易政策源自于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理念。亚当斯密主张国家对经济应该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不要去干涉。

他认为,不干涉个人经济活动的政策就是最好的经济政策。在此理念的指导下,他反对重商主义,要求停止政府对国内贸易的干预,废除《谷物法》,取消保护关税、行会制度和专卖制度,消除一切障碍,使生产、交换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进行。

19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将自由贸易政策作为了基本国策并长期奉行在自由贸易政策的指导下,英国社会进入了维多利亚的“黄金时代”,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都达到了顶峰。

在此背景下,英国政府也逐渐将“自由放任”原则作为了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

然而,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农业大萧条的到来,自由贸易政策和“自由放任”原则的弊端逐渐显现了出来。

另外《谷物法》的废除标志着自由贸易政策正式进入农业领域,也正因此,英国的农业开始失去了关税保护,这为未来的农业大萧条埋下了隐患。

2、世界工厂为何会大萧条?

毋庸置疑,在大萧条之前,英国是富足、发达且问鼎世界的国家。像这样一样强大的国家,为何会进入农业的大萧条时代呢?

2.1、连年的恶劣气候

连续多年的恶劣气候条件曾一直被认为是英国农业大萧条的直接起因。的确,从1873年开始,英国就连续多年经历了极端恶劣的气候,极大地影响了农业特别是谷物种植业的生产。

1873年的秋冬季节,由于雨量过多,天气阴冷潮湿,农作物的收成锐减。

1876-1879年又是连续多年的多雨、潮湿天气;特别是1879年,贝克郡的恩格菲尔德的降水量比往年高出了35%、林肯高出了33%、沃克索普高出了29%,农业又是连年歉收。

连续多年的恶劣气候给英国农民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也加速了农业大萧条在全国范围内的蔓延。

在英格兰东南部的谷物种植郡,大萧条来得更迅速也更明显,农业利润大幅下降、农场不断破产、地租一再下降。

在西北部的畜牧区,起初受到大萧条的冲击较轻微,但80年代后萧条也逐渐加重。

约翰・卡尔菲特曾说:“这个国家正处于我所知道的最糟糕的时间段,恶劣的天气正在摧毁这个国家的农民和农业。”

2.2、海外廉价农产品的冲击

除了恶劣气候的影响,海外廉价农产品的冲击也是大萧条的主要原因。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曾在1850年预测,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北美都不太可能出现小麦过剩,英国会继续依赖来自欧洲的粮食供应。

1866年,也有英国人乐观地估计,除非运输成本可以大幅降低,种植方法可以改进,否则“美国人种植的小麦出口到英国是没有好处的”。

事实证明,英国人都太乐观了。不论是对自己国家的工业技术还是对自己国家的农业技术。

从19世纪后半期开始,美国、阿根廷、俄罗斯等国家开始大面积开垦荒地、种植谷物并大规模发展农业机械化,世界谷物种植面积迅速增加,农业生产效率和产量也迅速长。

另外,世界谷物贸易量的增长还得益于交通运输技术的进步。

19世纪中叶,海运还以帆船为主,远途运输耗时长、费用高。但19世纪70年代以后,海上交通运输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铁制和钢制的汽船逐渐取代了帆船,由于它们的船体更坚固、运量更大、耗时也更短,因此国际海洋运输费用得以大大降低。

除了海运,陆路交通运输技术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产粮大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都修建了连接产粮区和港口的铁路,美国仅在七八十年代就修建了4条横贯东西的铁路干线。到1880年,美国已经建成了9万多公里的铁路。

由此可以看出,产量的迅速长和运费的下降必然大大降低了国际市场上的谷物价格。于是,大量廉价的海外谷物开始进入没有关税保护的英国,英国国内的谷物价格也因此迅速下跌。成本较高的英国农场主在自由交易的市场中根本没有竞争力,最终破产的破产、倒闭的倒闭。

面对着越来越多的海外廉价谷物涌入,一些英国高级官员开始担心这会影响英国的农业发展,甚至会影响英国的国防安全,提出主张实行关税保护,来减少对海外谷物的依赖,但始终未能形成国家政策。

2.3、政府缺乏对农业的保护和干预

英国学者J・R沃迪认为:19世纪50-60年代英国完全实现自由贸易是致使19世纪末农业大萧条的重要原因。

的确如此,就小麦进口量而言,在《谷物法》废除后的19世纪50年代,英国小麦的进口量仅为80万吨;60年代就上升至150万吨;70年代进一步增长到200~250万吨;到80年代达到了300万吨。可见,《谷物法》的废除对英国谷物进口量的增加有着巨大的影响。

19世纪70年代以后,缺乏关税保护的英国农业在海外廉价农产品的冲击下开始一蹶不振。而英国政府却没能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对农业进行干预,继续坚持自由贸易政策,对经济社会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这使得英国农业在海外廉价农产品的冲击下根本无法应对,陷入了严重的萧条之中。

3、大萧条后改变各方局势

3.1、改变了英国农业生产结构和经营模式

农业大萧条最直接影响了英国农业的生产结构。

首先,受大萧条打击最重的是英国的谷物种植业,其种植面积、产量、收益都大幅下降。因此,英国的畜牧业,园艺业以及果木种植业等却获得了大发展,这就改变了英国传统的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分布。

另外在农业大萧条的打击下,英国的大型租地农场逐渐衰落,取而代之的是家庭农场的崛起,英国农业的经营模式也发生了变化。

3.2、改变了英国政局

农业大萧条不仅影响了英国的农业,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英国政治权力的更迭与国家干预的加强。

农业大萧条期间,随着土地价值的下降,英国土地贵族阶层的经济实力被大大削弱,他们的政治特权因此无法继续维持。成长起来的工业资产阶级逐渐掌握了英国的政治大权,从而改变了英国传统的政治格局。

另一方面,随着农业大萧条的加剧,英国政府对经济社会所采取的“自由放任”原则也遭遇了挑战,严峻的形势逼迫英国政府逐渐放弃了这一原则,开始加强对经济社会的干预。

3.3、英国丧失了工业垄断地位

在农业大萧条的持续影响下,英国从海外进口的农产品越来越多,这使得英国的有形进口不断增加。而同期,由于国际市场上工业品竞争日趋激烈,英国的有形出口增速缓慢。因此,英国的有形贸易逆差不断扩大。

有形贸易逆差的扩大导致了大量资本的外流,从而导致了英国国内的工业生产缺乏足够的资本进行更新换代,最终加速了英国工业竞争力的下降和垄断地位的丧失。

4、结语

这场始于19世纪70年代的英国农业大萧条是内部和外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时间长、影响力大,给英国农业尤其是谷物种植业造成了巨大的打击,这些打击几乎摧毁了英国的传统农业模式。

然而,农业大萧条在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因素。这些因素不仅给当时的英国社会造成了一些变化,更重要的是它对未来英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至此,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与其说此次农业大萧条对英国而言是一场灾难,不如说是一次变革。因为相比农业大萧条给英国所造成的短暂且有限的破坏而言,它给英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所产生的改变和影响才是广泛而深远的。